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7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517篇
林业   731篇
农学   589篇
基础科学   415篇
  1792篇
综合类   3295篇
农作物   666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336篇
园艺   333篇
植物保护   23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是修复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但不同混播比例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尚不明确。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分别按1∶1∶1(M4),2∶1∶1(M5),1∶2∶1(M6),1∶1∶2(M7),2∶2∶1(M8),2∶1∶2(M9)和1∶2∶2(M10)建植混播人工草地,并以各组分单播为对照,研究生产力、物种多样性、超产效应、多样性净效应(包括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并采用多准则决策模型-TOPSIS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佳混播比例,以期为三江源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的生物量,但显著低于垂穗披碱草单播处理,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在M5、M8、M9和M10处理较高。而地下生物量在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混播处理中,仅M5、M8、M9和M10处理存在超产,达40.4~71.1 g·m-2。M4和M6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小于0,说明由于物种竞争导致群落减产。而M7~M10混播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大于0,说明物种生态位的互补使得群落高产。M8和M9处理中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了超产效应,而M5和M10处理中主要由互补作用主导超产效应。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M6、M7和M10混播处理中较高。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M10混播处理不但可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还可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是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建植的理想混播比例。  相似文献   
12.
在集约化养殖中,3~4周龄早期断奶是仔猪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此时仔猪胃肠道还未发育成熟。肠道屏障由上皮、免疫和肠神经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控制上皮屏障的完整性以及肠道功能,包括肠腔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的运输。早期断奶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可能对猪只一生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仔猪断奶饲粮需要正确水平的营养素、营养源和高质量的添加剂,鼓励仔猪快速进食,减轻或消除断奶应激综合症,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养猪就是养"肠道",合理使用功能性氨基酸、植物化学物质和有机酸等添加剂,能够修复由于断奶应激综合症导致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梨种子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鸭梨’和‘新高’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种子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肉中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均为苹果酸和奎尼酸,发育初期‘鸭梨’与‘新高’果肉中各组分的比率相近,但果实成熟时‘新高’果肉中苹果酸的比率59.98%显著高于‘鸭梨’的37.51%;两个品种种子中的有机酸组分比率的动态变化相近,与果肉相反,主要表现在奎尼酸比率的增加和苹果酸比率的减少。两个品种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酸、草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含量均随着果实的成熟呈下降趋势,‘鸭梨’果肉中的奎尼酸、莽草酸、柠檬酸含量高于‘新高’;‘新高’在果实成熟时种子中的总酸含量4.59mg/g显著低于‘鸭梨’13.00mg/g,‘鸭梨’成熟果实种子中的草酸、奎尼酸、莽草酸含量显著高于‘新高’;在果实发育初期,种子中的苹果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在果实成熟时则显著低于果肉。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稻生产系统是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本文综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水稻生长季的热量资源增多,辐射资源减少,降水不均一性加大。高温热害、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发生更频繁,这可能降低水、热资源的有效性。气候变化使我国单季稻和双季稻潜在种植边界显著北移,导致单季稻、早稻和晚稻的主要生育期缩短。基于统计模型和水稻生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气候变化使单季稻、早稻和晚稻产量下降,但不同稻作区和方法间存在差异。我国水稻生产重心北移、实测生育期延长和产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水稻生产系统通过种植分布调整、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来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导致水稻生育期缩短和产量下降,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仍需加强气候变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及其在影响评估中的应用,减小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增加其系统性,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关中冬小麦面积时空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曲线和物候特征,采用NDVI重构增幅算法和光谱突变斜率,构建了关中地区冬小麦提取模型并实现了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用农业统计面积验证提取结果表明:在市级和县级尺度上,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和0.62,一致性指标d分别为0.95和0.84,提取结果与实地调查数据的空间一致性精度为93.4%。结果显示:关中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在中部关中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在2011—2017年呈下降趋势,减少了83.22×10~3 hm~2(8.47%)。综合考虑冬小麦NDVI时序曲线的"峰""谷"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为大面积连续年份冬小麦种植面积时空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是影响青稞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重要因子。以抗倒伏品种昆仑14号和倒伏品种门源亮蓝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种植密度对这2个品种生长发育、抗倒伏特性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昆仑14号根长、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先增后降,茎粗和壁厚依次下降;门源亮蓝根系和茎秆相关指标则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昆仑14号抗倒伏相关指标先增后降,但整个生育期未发生倒伏;门源亮蓝各指标均显著降低,诱发倒伏现象提前发生,致使倒伏率增大、倒伏程度加剧。昆仑14号茎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含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后降,门源亮蓝各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饲喂价值随密度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综合抗倒伏特性与秸秆饲用特性,昆仑14号最佳种植密度为375×104株hm~(-2),门源亮蓝粮饲兼用时适宜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作为一种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土壤、水分、气候、湿度、温度、病虫害等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人为很难改变的。大豆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改变来降低 这些问题的影响,以此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竹荪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种,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当前竹荪在我国的农业市场上被不断的扩 试,增加产量,在葡萄园内套种竹荪,利用葡萄叶作为自然的遮阴,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种植成本,此 项目一旦推广成功,不仅可以提升土地的使用率,还能提升葡萄和竹荪的产量。文章将针对在葡萄园 内套种竹荪的技术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围绕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无公害蔬 菜的种植,然后分析无公害蔬菜的相关种植技术,最后提出无公害蔬菜在种植过程当中一些病虫害防 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田间试验结果分析,我市水稻上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以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为1:9,这样可有效减少化肥施用,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